欢迎来到

上海自考网

!为考生提供上海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上海教育考试院www.shmeea.edu.cn为准。
关闭自考导航
报考指南
上海自考招生院校
辅导资料
当前位置:上海自考网 > 串讲笔记 > 经济类 > 正文

2020年上海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二十一章

发布时间:2020-12-31 整编:上海自考网 阅读量:
【导语】

备考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体验。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点点,通过上海自学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套2020年上海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巩固所学知

备考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体验。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点点,通过上海自学考试就会更容易一点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套2020年上海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考试时会更得心应手,快来看看吧!

2020年上海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
 
第二十一章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
 
边际效用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的主体,是当时经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
 
一、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及发展
 
边际效用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创建、发展的。此学派以欲望为出发点、以效用为中心,以边际分析为方法,主观评价价值与其他经济现象。主要包括以门格尔、庞巴维克和维色等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以杰文斯、瓦尔拉斯为代表的数理学派和以克拉克为代表的美国学派。
 
(一)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渊源
 
效用价值的思想,在近代大致与劳动价值思想同时出现。代表人物:17世纪英国的巴尔本、18世纪中叶瑞士伯努里、意大利的加利安尼。19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劳埃德被认为是明确以边际效用来说明价值决定的第一人。爱尔兰的朗菲尔德、法国古尔诺较多使用边际分析方法,是数理经济学的鼻祖。德国的屠能也使用了边际分析方法,戈森被视为边际效用学派的直接奠基人。
 
效用价值论在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的卡图(Cato)和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
 
17世纪下半叶,英的尼古拉·巴尔本(Nicholas Barbon)明确提出来“一切商品的价值来自商品的用途;没有用的东西是没有价值的,正如一句英文成语所说,它们一文不值。”
 
18世纪意大利的费尔南陀·加利阿尼提出了效率和稀缺性价值原理。用效用和稀缺共同说明商品的价值。
 
重农学派的杜尔阁;法国的孔狄亚克。
 
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威谦·福斯特·劳埃德;爱尔兰经济学家芒梯福特·朗菲尔德,对效用价值思想做出了明确的表述。
 
法国数学家和哲学家安东尼·奥古斯丁·古尔诺是数理经济学的鼻祖。
 
法国工程师朱尔·杜普伊
 
19世纪5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戈森
 
上述提到的人都可称为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和奠基者。
 
(二)产生及发展
 
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同时但又彼此独立系统阐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思想,为边际效用学派奠定了基础。
 
80年代以后,边际效用学派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三)方法论
 
边际效用学派主张采用抽象演绎法,其特征是(1)注重心理分析;(2)强调个人主义;(3)强调边际和数学分析。
 
二、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含义
 
边际,就是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一个变量增加或者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其它变量增加或者减少的单位,表现的是一种极限的趋势。
 
用数学公式表示:△u/△x△x→0
 
效用,就是指物品的用处或者一件物品的用途。比如,面包,以效用价值论观点看,就是看面包的用处,有用处,就证明这个面包有价值。
 
商品有用就有价值,没有用就没有价值。效用是一种主观的评价。
 
边际效用价值论整体的概念是,用边际效用价值的大小来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所谓的边际效用指的是增加消费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效用增加量是多少。
 
边际的概念就是增量的比。
 
效用价值论是一种把价值的起源归结为商品的效用或者它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的理论。
 
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的主要基础,是以个人主观欲望及其满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效用为中心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及孤立抽象分析方法构成的经济理论。这个理论的主要使命之一,就是反对古典经济学中比较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当然也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劳动价值论,以及当时的其它价值论。
 
三、加利阿尼的效用和稀缺性价值原理
 
1、加利阿尼的时差利息论的萌芽:他赞成借贷取息,但认为要符合“等价”交换原则。借贷在时间,地点上的分离,意味着风险,应该对其支付报酬。利息即“贴水”。
 
2、这一观点对于以后观点的影响:这种观点是庞巴维克时差利息论的先导。
 
四、孔狄亚克的价值论观点及其对于后人的影响:
 
法国的孔狄亚克认为,价值来自需求和欲望,取决于物品的效用和稀少性,并随需求强度及物品的稀缺性而变动。他也强调了货币价值会随人的感觉而变动的情况。
 
他认为:价值来自需求和欲望,取决于物品的效用和稀少性,也强调了货币价值会随人的感觉而变动的情况。后来的萨伊也强调和拥护效用价值论,不过萨伊没有明确提出效用价值论。
 
五、威廉·福斯特·劳埃德的观点:
 
19世纪30年代,涉及到两个人物,一个是劳埃德;另一个是朗菲尔德。
 
英国经济学家劳埃德明确以边际效用来解释商品价值决定的第一人。他对斯密的价值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价值就是“对所占有物品的估价”,而这又总是同物品的“特殊效用”有关。所谓“特殊效用”,是指人在一定条件下对某种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感受。劳埃德还看到了这种“特殊效用”会随着人的欲望不断被满足而递减。他认为,归根到底,价值一词无非是指心理的感受,它总会在被满足的欲望和未被满足的欲望之间的边际上表出来。“价值并不表示某个商品的内在性质。它是一种心理感受;它随着影响这种感受的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被感受之物的内在性质却没有任何变动。”可以说,劳埃德比较早地提出了后来被充分发挥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某些基本思想。
 
六、芒梯福特·朗菲尔德的观点
 
爱尔兰经济学家朗菲尔德几乎与劳埃德同时对古典劳动价值论提出挑战,但二人不同。朗菲尔德认为决定供求的是生产成本和效用。生产成本包括劳动、土地和资本的“边际成本”,即在最不利的条件下生产商品所花费的成本。他还由此引申出类似于后来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的观点。
 
他在分析需求方面时,提出了类似于边际需求的观点。他把“一个人愿意并且能够为该商品支付的数额,或是他不愿意没有该商品,从而放弃该商品对他所提供的喜悦的数额,”称为“需求强度”。他认为“需求强度”会因人因价格而异。
 
他以客观意义解释价值,把价值等同于交换价值。认为,价值决定于供求,决定供求的是生产成本和效用。在分析需求时,提出了类似边际需求的观点。
 
七、戈森的商品“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相等规律”。
 
19世纪5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戈森对以前的效用价值论加以综合,提出了较完整的以消费者心理感觉为基础的价值论。
 
戈森被视为边际效用学派的直接奠基人。他在1854年发表的《交换规律的发展和人类行为的准则》中提出戈森定律:
 
第一个是“效用递减规律”也称为戈森第一定律,人的某种欲望会随其不断被满足而递减。第二个是“边际效用相等规律”,也称为戈森第二定律:为使享乐达到最大化,每个人可在各种享乐间自由选择。但当他的时间不足以使其享乐完全达到饱和时,他一定会首先满足各种享乐的一部分,使得在他中止享乐时,每一单位享乐量是相等的。这实际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
 
主观效用价值论。他认为,价值即数量有限的效用;效用和价值是物品满足人享乐的能力,所以是主观的,相对的。价值量随物品提供的享乐量而定,并且随物品数量增加而递减,当各边际价值相等时达最大。
 
但戈森并未得出边际效用决定价值的结论。他也没把价格决定因素归结为效用,相反,价格变动是引起消费方式变动,从而引起效用变动的条件。总之,尽管戈森的理论还未达到后来那样全面和成熟,但他却为边际效用价值论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和启发。
 
戈森把自己的理论发现比之于哥白尼的伟大发现,不过当他在世时,其上述理论却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只是到了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发现了它以后,才逐渐为人们所了解,被命名为“戈森定律”,成为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渊源和基础。戈森本人也被奉为边际效用论的先驱和奠基者。
 
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下的各种矛盾日益尖锐、阶级斗争也进一步发展。对资产阶级统治较大的威胁是,无产阶级群众运动的高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新的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相对抗,以掩盖资本主义的矛盾,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边际效用学派适应了这种形式,美、法、奥诸国几乎同时出现了边际主义的系统性著作:英国杰文斯的《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年),法国瓦尔拉斯的《纯粹政治经济学要议》、奥地利卡尔·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他们各自独立但又几乎同时提出了系统的大致相同的边际效用论。奥国学派和数理学派即由此发展而来。
上海自考网交流群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一键关注微信公众号

招生咨询/网上报名/培训辅导 /现场确认 / 准考证/考试安排/成绩查询

分数线/录取/学籍注册与查询/毕业证书/学位

上海自考网交流群
自考问答